y6英亚体育

y6英亚体育  |  站内搜索  |  办公系统  |  资源下载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y6英亚体育!
首页 > 新闻通知 > 教育新闻 > 正文

y6英亚体育:加强大学新校区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7-03-02 来源:y6英亚体育 科室: 文章:佚名 摄影:佚名 审核: 编辑:佚名 点击:次 [打印]

加强大学新校区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周晓梅 刘跃华 李春光

摘 要: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论述了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的原则介绍了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的措施与效果。

关键词:大学 新校区 素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求外部发展的空间,在主校区之外建设一个或几个新校区。新校区的建立,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增加了办学资源,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大多数边建设边运行的新校区而言,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又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人的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方面,因此,高等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应具备软、硬两方面的条件。其中,硬件方面包含了校园环境、教学与公共服务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等;软件方面则包含了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校园文化、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管理制度等。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体系庞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然而,由于大多数新校区建立时间较短,多为分期建设,建设周期较长,加之新校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处,与主校区相隔一定距离,因此,在新校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时遇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硬件设施不能及时配套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载体,而设施齐全的教学、文化、公共服务以及后勤保障设施等,为素质教育的硬件保障,但处于建设中的新校区,上述硬件设施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势必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要靠教师日常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并且不少教师身兼新老校区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大多数新校区还没有教师住宅。所以,在新校区上课的教师一下课总是行色匆匆地赶车离开。师生间的接触交流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的道德风范、治学态度、人格魅力等无法充分展现。因此,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学长的“传、帮、带”功能无法发挥作用

在大学里无容置疑,高年级的学生是低年级学生的天然启蒙者。新老学生在一起,高年级学生无形中起着“传、帮、带”作用。校园文化、优良的学风等就是在这种交流中代代相传。但目前,新校区通常安排的是大一或大一、大二的学生就读,大三、大四的学生在校本部,两者的交流就被天然隔断了,学长的“传、帮、带”功能就失去效用。

(四)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内在要求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作支撑,而且需要学校的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但目前,在新校区的有关管理制度还不够细化,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少方面尚处于真空状态,这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综上所述,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学校应针对面临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新校区特点的素质教育新路。

二、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的原则

加强新校区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统一性、整体性

新校区的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作的开展要在学校的办学方针指导下,按照学校的统一政策,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而不能自成体系偏离方向。

(二)计划性

由于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新校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是有计划,分阶段实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那种想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行不通的。

(三)创新性

新校区不是老校区的简单复制品,应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拥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应结合新校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新校区特点的素质教育的机制和办法。

三、我校加强新校区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千方百计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保障

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教学活动本身包含了素质教育;而且,学校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教育影响的因素当中,教师是最具能动作用并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具有开展素质教育的显著优势。因此,我校从新校区建立之初,就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教师开展教学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例如:

1.按课时计算,给新校区任教的教师发放课时补贴和校区补贴;

2.为保证教学需要,学校开设了班车专线,并根据教学时间安排车次。而且根据教师反映的意见,适时做出调整;

3.专门提供场地,设立了y6英亚体育室、教师备课机房;

4.开设教师餐厅,为教师提供就餐专区;

5.改建了教师公寓,免费为教师住宿、休息提供条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计划修建的教职公住宅已破土动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新校区的教师队伍,提高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

(二)在大一第一学期增设人文选修课程

人文选修课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个人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我校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把原计划在大一第二学期才开始开设的全校人文选修课,提前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同时,积极组织师资力量针对大一学生的情况开设了40门左右的人文选修课。

(三)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条件保障。在我校新校区建设规划中,打造数字化校园是规划的重点。我校新校区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以高起点、高效益、高质量为基本出发点,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目前互联网络覆盖了全校区,建成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了网上学习支持平台,实现了校区校园一卡通管理。教学管理实现了新老校区网络系统的接口,部分功能实现了数据的交互利用。校园网络的建立可使学生方便快捷地和外界进行交流,了解外部世界,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起着使学生深化理解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养成科学思维和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作用。它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我校以建立新校区为契机,结合开展申报教育部实验室示范中心工作,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新校区实验室建设采取了搬迁与新建结合的方式进行。搬迁和计划搬迁至新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共计10个,可满足两个年级上万人的基础教学实验需求。目前,新建实验大楼两座,建筑总面积达48365平方米共有仪器设备3千余台套;计算机1千5百台左右。新建工程技术培训中心,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有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基地,拥有数控机床在内的各种设备570台(件),一流的实验设施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校区建设的所有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已全部通过教育部合格实验室评估,其中大学物理、基础化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础力学实验中心已被学校推荐参加重庆市实验室示范中心评估。不久的将来,一批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将在新校区素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狠抓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给整个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而且也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神。

在新校区建立后,我校就针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有意识地加强对新生的教育,使新生逐步了解学校的历史,从理解、接受到认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利用在校庆、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具有特定主题的活动,并组织新校区植树活动和“爱在虎溪”征文比赛等。以此加深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有效载体作用,组建了包括文学、摄影、书法、学生科协、青年绿色环保组织在内的40余个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的空间。

再次,设立“星期日大讲堂”、“虎溪大讲堂”等,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以及针对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邀请了工程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外籍专家、著名学者与教授、社会知名人士等为学生开设了系列讲座,学生反响强烈。

另外,在周末,校区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体育场为学生放映电影;开办新校区舞会,并且还特别邀请校本部的师生参加。新校区还结合校区特点,举办学生自行车比赛、放风筝大赛等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不断探索建立适应新校区的管理机制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做保障,这些条件不仅使素质教育能有序地开展,并且与素质教育的思想一致,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我校新校区实行的是“学校领导、职能延伸、校区统筹、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校区成立了专门机构代表学校直接对校区进行管理。这种模式避免了多头管理,管理跨度少,增强了校区工作的活力,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确定了辅导员、生活老师入驻校区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管理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能够因势利导,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另外,学院还配备了班导师,专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

在管理方面,新校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在以往,凡涉及量大面广的四六级外语报名、学生选课等工作往往费时费力,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千人的四六级外语考试报名工作在两天即可完成。

四、结语

高等学校开展的全面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人们长期不懈开展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实践表明,只要结合新校区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把新校区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曙平.加强大学新校区学生素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3-86.

[2]黄炳强等.我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73-76.

(原创)

上一篇:图文:素质教育之痛――渴望
下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y6英亚体育-搜狗指南